软文与普通文章的区别揭秘,看完不再被套路

你有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?明明在看一篇讲护肤学识的文章,看着看着突然开始推荐某个品牌的面膜。这就是典型的软文。去年我朋友就被这样的文案坑过,花398元买了三盒"神奇"面膜,结局连根基保湿都做不好。
软文和普通文章到底差在哪?
最核心的区别在于写作目的。普通文章是为了传递消息,比如说科普防晒学识;软文则是为了引导开销,哪怕披着科普的外衣。去年某美妆大V的防晒测评被扒,推荐的6款商品全是广告,这事儿在圈内闹得满城风雨。
识别软文的三个核心信号
商品参数异常具体:普通文章会说"SPF50+的防晒霜",软文会写"XX品牌第三代水感防晒乳SPF52 PA++++"
对比手法有倾向性:刻意贬低常见品牌,突出某个不知名商品
网民评价高度雷同:你会发现不一样文章里的"潜在顾客反馈"都像同一个人写的
2023年潜在顾客协会的调查显示,78%的受访者曾因误信软文发稿网不满意的商品,其中美妆和保健品领域最严重。
好文章和好软文的评判准则
普通好文章要阅读消息浓度和条理性,比如说一篇讲保险拣选的深度报导,会把不一样险种的优劣势讲透。好软文则要看转化率,去年某母婴号一篇看似中立的奶粉评测,直接带动某品牌单日销售额破千万。
但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:现在连正经媒介都在学新闻的写法。比如说某财经大报的行业剖析,会冷不丁插一段某公司的技术革新案例,看着像客观报导,实则是付费内容。
写作手法的五大差异
- 开头切入方式:普通文章常采用悬念或数据,软文偏爱制造焦虑
- 案例采用:普通文章用典型案例,软文爱编造"我朋友"的故事
- 数据引用:普通文章会标注数据来源,软文常采用"探究表明"糊弄
- 商品描述:普通文章讲定律,软文会强调"三天见效"
- 结尾设计:普通文章引发思考,软文必须引导扫码或点击链接
去年帮某公司做内容诊断时发现个有趣现象:他们的技术文章阅读量平平,但把同样的消息改写成"揭秘行业黑幕"的软文,转化率直接翻了7倍。这说明受众不是讨厌广告,而是讨厌拙劣的伪装。
最近和出版社的朋友聊天,他说现在连图书都在用软文思维做营销。一本普通的史实书,非要包装成"颠覆你三观的十大真相",腰封上印满夸张的推荐语。这让我想起小区门口药店的海报,连卖维生素C都需要写上"延年益寿的秘诀"。
说到底,软文不可怕,可怕的是把软文当真相。下次看到心动推荐,不妨先查查这一个账号最近半年推过多少同一类商品,再看一看评论区有没有真实网民反馈。记住,真正的好东西不要用力过猛的文案来证明自己。
标题:软文与普通文章的区别揭秘,看完不再被套路
地址:http://gzxfrkjs.cn/gfyxxy/44894.html
免责声明: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相关推荐
- “营销软文研究目标关键词让文案直接了当”111人看
- “信息稿,你真的会写吗?”210人看
- “手机软文文章的标题怎样写才能引起人”115人看
- “公司产品类软文如何写才能体现其卖点?”149人看
- “如何写信息通稿进行企业品牌宣传?”207人看
- “新浪娱乐发新闻多少钱?如何发稿?”197人看
- 公司软文化(公司软文化包括什么)52人看
- “怎样做好软文营销,提升营销效果?”142人看
- “怎么寻找到合适的软文发表平台”124人看
- “教育培训机构软文推广如何写”256人看